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男性健康
男性健康
(一) 男性生殖管道的发生

生殖管道的发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生殖道尚未分化阶段和②生殖道分化阶段。人类胚胎发育第6周,在中肾肾单位逐渐退化时,一部分靠近生殖腺的中肾肾单位仅发生中肾小体退化,而中肾小管却不退化,其原有中肾小体的那一端和生殖腺相连续。

在中肾管头端外侧的脏壁中胚层体腔上皮向间充质内凹陷,形成在体腔开口盲端的管,称中肾旁管(paramesonephric duct),又称Müller管。Müller管逐渐向尾侧伸长,首先在中肾管的外侧,当伸长到达骨盆时,从中肾管的腹侧面越过;向内侧尾侧伸长。左右中肾管尾侧部在身体正中相合并,其尾端连接在尿生殖窦的背面。其连续部位正好处于左右中肾管与尿生殖窦开口之间。中肾旁管左右合并后的尾端,并不在尿生殖窦开口,而是一实心的小窦,凸向窦壁,使窦内面形成一小隆起,称为Müller结节。这时就存在两对生殖管道;一对是通过中肾小管与生殖腺相连的左右中肾管,这是继承原来泌尿系的管道;另一是头端在体腔开口的左右中肾旁管。动物实验表明,中肾旁管的发生,必须有中肾管的诱导方可完成。

胎儿睾丸至少产生两种高活性生物活性物质,一种刺激中肾管分化发育成为男性生殖管道,这种激素就是雄激素;另一种则抑制中肾旁管的发育,并使其发生退化,这就是Jost因子。

人类胚胎发育第6周,中肾肾单位逐渐退化时,位于睾丸头侧的中肾小体退化消失,而中肾小管却不退化。处于发育过程中的睾丸区域内一些肾小管某一侧变短,在进一步发育中,这些小管另一端与睾丸网索相接触,最后形成睾丸输出小管。位于睾丸尾侧的中肾小管叫旁生殖小管,这些小管能保持到第3个月末而不与睾丸网索相连,同时也失去与中肾管的连接。这些小管的残余总称为旁睾(paradidymis,parepididymis)。

(二) 附性腺的发生

1. 输精管、精囊腺和射精管的发生

中肾管的发育旺盛,紧靠输出小管下方的一段中肾管增长,盘曲形成附睾。从附睾到精囊的一段侧芽和中肾管周围的间充质分化出的一层平滑肌,形成输精管。

关于精囊腺的胚胎发育描述很少,对于人类精囊胚胎发育的研究,也不例外。精囊腺和壶腹早期发生较人体其他大多数器官为晚。人类胚胎发育第13周,胎儿约110mm大小时,首先出现精囊腺原基。这一时期,位于近尿生殖窦处,每一中肾管侧壁上皮发生一对凸起,即形成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的共同原基。这一凸起主要是由管腔扩张形成,壁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保持不变。

当融合的Müller管开始明显退化时,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的原基开始明显长出。当胚胎发育到125mm大小时,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的原基分为两个独立的原基。随后,精囊腺即在背侧发育,生长很短的距离后,曲向头侧,形成两个部分,即近端的横向部分和远端的垂直部分。在精囊腺的顶端有丝分裂细胞趋向集中,提示真正的精囊腺芽在生长。

在胚胎发育到160mm大小时,精囊远端一般形成鱼钩状,并开始发生最初的分枝管芽,这种情况仅见于精囊的中部和远端。当主管长度增加时,分枝管芽的数量在胚胎发育到370mm大小时逐渐增多到20个左右,精囊腺的主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螺旋状弯曲走行。

在胚胎发育到长约300mm时,精囊腺的主管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不仅是主管大小,而且分枝管的大小和数量也生长明显加速。这一加速的机制现在人们还不能够合理解释,推测可能与胎儿睾丸雄激素产生增加有关。但是,产生睾丸雄激素的睾丸间质细胞在胚胎长到约200mm时已达到最高发育水平,因此有还存在时间差的问题。

输精管壶腹的生长与精囊平行。在早期,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的原基间边界不清,大约在胚胎达150mm大小后,此边界变得清楚了,直到胚胎长约为270mm时,壶腹仍相当直,此时大约仅有6~7个小弯曲。当胚胎达310mm大小时,可看到第一个侧芽,而胚胎长约370mm时,出现4~5个永久性侧芽。

在射精管发育早期,壶腹和精囊腺还不能清楚地分开,大约在胚胎发育到150mm大小时,才开始出现一清晰的边界。在胚胎发育到325mm时射精管呈扩张状态,外似锥形,逐步分化成射精窦。这一扩张部分位于前列腺的外侧,当射精管进入前列腺组织时,则在近内侧直接发生弯曲,并在此变窄。

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射精管的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且从最早的原基到胚胎370mm时,上皮的这种结构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

2. 前列腺发生

有关前列腺发生的研究资料很少。目前的认识仅限于以下内容:后肠末端部分叫泄殖腔(cloaca)。在胚胎28天左右,由于尿直肠隔(urorectal septum,也称泄殖腔隔cloacal septum)的形成而将泄殖腔分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尿生殖窦,后部为直肠。直肠和原始尿生殖窦在胚胎的第44天开始发育。原始尿生殖窦的近端部分形成中肾管,由中肾管变成膀胱尿道腔,而远端部分的中肾管则形成尿生殖窦,尿生殖窦相邻膀胱部变得狭窄并发育成为前列腺的下部。

大约在妊娠第10周,前列腺组织内的固有上皮向外生长形成前列腺芽(prostatic buds),这些来源于内胚层之原始尿生殖窦的前列腺芽随即折转至膀胱下,并伸进苗勒中胚层,逐步发育成为前列腺囊,中肾中胚层发育成为射精管。前列腺管迅速延伸变长,形成多个分枝后渐趋稳定化。胚胎发育第13周,约70个一级管道出现,并显示出其具有细胞分化、分泌活性。前列腺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胎儿睾丸雄性激素的产生。在胚胎发育至第8周时,胎儿睾丸开始分泌雄激素。原始尿生殖窦的分化依赖睾酮的类型为双氢睾酮(DHT),双氢睾酮为原始尿生殖窦分化为前列腺的必需雄激素。